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大事件】校长带你游英伦
时间:2017-08-24 23:54:36  关键字:  浏览量:

 【长郡蓝田中学暑期研学旅行】之“英国”之旅

由长郡蓝田中学组织的2017年暑期英国文化之旅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于8月10日顺利归来。此次暑期英国文化之旅是长郡蓝田中学连续第三年举办的出国游学活动,学校每年暑假都会开展此类活动。
  这个夏天,怀揣着对不列颠的向往,长郡蓝田中学一行13人在李志华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英国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国家。让我们一起跟着李校长走进英伦,开启美好而充实的游学之旅吧!

李校长游学日记

英国第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飞抵英国伦敦
    1.英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遥远:早上6点涟源出发,北京时间凌晨三点半就到达了伦敦希斯路机场,原来我们真的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2.我们与英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差距:从穿着打扮,从机场设施,从候机时一样的大部分都在看手机和iPad(原来报纸上说:中国人都在玩手机,外国人都在看书的报道是不客观的),从他们的精神状态等可以看出:其实我们和英国人差不多,中国人要自信!
    3.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在哪里:从他们的彬彬有礼,从他们的轻声细语,从他们的从容淡定,从他们的自信和自在,可感受出我们在教养、素养和精神层面的差距,我们的教育任重道远……
二、入住寄宿学校
    1.斯坦福德小镇:天蓝,地绿,花艳,城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2.旁听英语课堂。硬件:学校开放不封闭,草坪鲜花很美丽,教室宽敞不压抑,设施设备也“洋气”;教师: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肢体语言丰富,注重双边互动,充分利用实物教学,男女分组进行户外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学有成效。我们的学校,老师可以做得更好吗?我们的课堂可以变得更好吗?
三、参观考文垂
    考文垂二战期间遭受的毁灭性打击令人震惊,他快速的再次崛起令人惊叹,他厚重的人文历史令人钦佩!他的城市建设让人感觉朴实无华,甚至于没有几栋10层以上的高楼,没有十分繁华热闹街市,甚至让人不敢相信是曾经的英格兰四大城市之一……当然也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祖国发展得非常快,未来世界看东方!
    回斯坦福德小镇的大巴上看到了:有大片的非常平整的土地,有分区放养的羊圈和牛圈,有不时从天空中飞过的鸟禽,有许多建筑风格差不多的农场房屋有规律的散布两旁,有许多由红绿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有大叶片的风力发电机组,但没有我们国家常见的杂乱的公路广告牌……认真一想,蕴藏在其中的是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我可爱的中国---加油!

 英国第二天:深度体验英式课堂,轻松走进伯利庄园
一、深度体验英式课堂。
    从上午9点到中午12点,完整的听了3个小时的课。劳伦斯根据昨天上午简单的笔试和口语测试,把30个孩子分成了两个层次的班,分别由他和凯瑟琳两位老师带回自己的教室上课。劳伦斯课堂的大致流程是,先由学生用纸片制作座位卡,写上自己取的英语名字,随机点到学生,介绍自己的爱好、兴趣等;然后,学习昨天参观了的考文垂的历史和文化古迹;第三个环节,根据英国地图及中国地理位置认识方位;第四个环节,三人一组玩“土豆游戏”,放开提问,练习口语;第五个环节,介绍了一个听英文歌曲填单词的英语学习软件(利用网络学习);最后,介绍了下午要去游玩的伯利庄园的文字和影像。整个课堂幽默风趣,笑声不断,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个人认为课堂凸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风格: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2.真正的小班教学(15人每班),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3.联系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教学(结合中英国情及夏令营题材教学);4.寓教于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开展游戏活动,音频动画结合;5.用课件、学案、地图、音标挂图及简笔画辅助教学(板书和简笔画都很优美;能辅助教学的手段都用上;用白板比黑板更环保,对教师更健康!);6.教师放得开,很投入,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在享受课堂;7.老师不用管纪律,因为课堂有足够的引力,教师有巨大的魅力。不足:1.老师讲得有点多,学生练习消化时间少;2.没有当堂检测(与他们的升学考试制度有关)
二、轻松走进伯利庄园。
    我们中饭后,一行35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步行2公里走进了久负盛名的伯利庄园。它由伊丽莎白一世的财政大臣伯利勋爵William Cecil历时32年建成。当时大臣们争先恐后地建造富丽堂皇的宅邸,以期吸引伊丽莎白一世下榻,但这座以当地出产的石灰岩所建的大宅,确是伊丽莎白式建筑的翘楚,也出现在了《傲慢与偏见》、《达芬奇密码》等电影里(网上介绍)。
   直观感受:建筑宏伟,占地宽广,环境优美,历史久远。
   中英对比:有中国王府般的金碧辉煌,奢侈豪华,都是统治阶层特权下的产物!
   惊喜收获:在游玩“惊喜花园”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我们穿两件衣服都觉得有点冷的天气,一群年龄只有几岁的英国小孩在父母的带领下,在游乐园里尽情戏水打闹……联想到的是中西方在小孩教育理念上的不同---我们的家长把小孩捧在手心,培育出来的是温室的花朵……

 英国第三天:上午听课,下午shopping.
一、听Katherine英语课感受:
    1.每个老师有一间自己授课的小教室,选课走班制?
    2.围绕Food这个主题开展教学。首先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知道的食物(老师板书在白板上),然后直接打开电脑呈现一些不常见食物图片,带孩子认识(直观教学);第二个环节,老师板书基本句型,先是学生在座位上两人对话练习,然后可以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自由选择对象练习(课堂开放度非常高,前提是小班制授课);第三个环节,老师发学案给每个孩子动笔练习,完成后请孩子上板展示;最后,观看憨豆先生关于食物的搞笑视频。
    3.寓教于乐。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的甚至是搞笑的动画视频,开放的教学方式等,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4.后又转了Laurence的课堂,他是通过堆积木的游戏活动开展教学的,很好地实践了他课前引用的蒙特梭利的“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的教育理念。
二、shopping.
    去到购物中心,建筑外表其貌不扬(有图为证),但里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购物中心和长沙平和堂、友谊阿波罗差不多,还没有那么多层、那么气派,可见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蛮快的,唯一收获是看到了一个很漂亮的电梯(有图哦)。

 英国第四天:美好的一天,从消防演习开始
一、消防演习
    早上7点,刚搞完洗漱回到房间,突然头顶上的警报响起,脑海出现的是两天前领队讲过的学校会有消防演习,赶快跑到一楼外的坪里,碰到了劳伦斯和几个其他几个住校的英国人及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演习非常真实、有意义,遗憾的是我们还5个女生呆在宿舍没出来,一个小男生(其他学校的)回来的路上骂骂咧咧,埋怨说:“大清早的,搞什么鬼名堂”,我严肃的对他说这样的演习是能救命的,一辈子受益的,他仍不以为然。无语,我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深深的忧虑…… 
二、参观莎士比亚故居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莎士比亚1564年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于1613年回到出生地,3年后逝世,葬于圣三一教堂。
我们上午11点左右来到斯特拉特福参观他的故居,在故居里看了关于莎翁的影像资料,看到了一些历史久远的家居摆设,特别是在院子里看了一场非常生动的真人话剧,出来后前去瞻仰了圣三一教堂,最后来到了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欣赏到了埃文河畔的美景。
    有几点印象深刻,一个是尽管房屋古老,年代久远,但是保护得特别好,既保存了原始的建筑外观,又进行了很好的内部维护,室内设施齐全,非常舒适(不象我们:不断的建,又总在不断拆);另一个是街道上,庭院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处处鲜花盛开,画面特别美,感觉身处人间仙境,舍不得离开;还有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埃文河畔的美丽的天鹅、可爱的鸽子与游人一起漫步玩耍的场景是那么的美好,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英国第五天:走进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

今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蓝天白云美得令

人陶醉(国内的天空常年被雾霾笼罩着,真正的蓝天早已见不到了),我们一行人带着美好心情,踏着崎岖不平的碎石小道,来到了牛津最大最壮观的的学院——基督教会学院。
    上网得知,基督教会学院是1525年由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用查封了22座修道院的资金创办的。《哈里·波特》电影里大部分场景是在这里拍摄的。特别是魔法学校的孩子们举行大型聚餐的那个超大的餐厅......就是霍格沃兹大食堂。听说这个食堂现在还在使用,想想学霸们每天在昏暗的、充满魔法氛围的环境中吃饭交流,不知会不会也增添些神秘的法力呢?
    我们参观了部分学院的建筑物,感叹于牛津厚重的文化历史、开放的办学思想(在牛津,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甚至连正式招牌都没有,也许这正是为了造就开放思想与自由呼吸的土壤。),惊叹于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对于牛津的办学历史听了“小宝哥”的介绍还是有一些模糊,为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只有问“度娘”了。(以下摘自网络博客)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他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全部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不管怎样,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由此迄今已有九个世纪,也算逆境中走向成功的典范了。当然,这所大学一路的辉煌应该和英国皇室自始至终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整座牛津大学是由38个独立学院组成的联合体,对外则统称牛津大学。在近900年的历史中,牛津产生了至少来自8个国家的12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还有那个滑稽搞笑的《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竟然也毕业于牛津。看来,自古传承的开放和探讨式教学模式无疑比填鸭式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牛津最漂亮最富有的却是玛丽·玛德莲学院。这所学院由英国前财政大臣兼大主教威廉·温夫利特创办于1458年,它的高塔成为牛津的标志性建筑。在这个最美丽的学院里,曾经诞生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美丽繁茂的植物园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植物园。那条河边的小路据说是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常常漫步和思索的地方,被称为爱迪生小径。漫步在这个具有非凡气质的古老的学院里,走过饱经沧桑的建筑,你能感受到浓烈的学术气息和神圣的宗教气氛。不过,在学院主楼前的旗杆上竟看到一面六彩旗(六彩旗是同性恋的标志)迎风飘扬,那种感觉,是非常特别的,牛津的文化多元和包容可见一斑!
    古老的学院散发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古老,沧桑,学术,严谨。这种魅力,不仅定格在相机里,相信也会定格在我的回忆中。联想到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不下来。也许,我们是一个不破不立的国家,前段的历史总是被后来人无情地摧毁和消灭,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没有什么真正传承下来的东西,这也是每当我面对保存十分完好的西方文化古迹时感到的痛苦和迷惘。

英国第六天:告别热情的劳伦斯,来到浪漫的剑桥
  可能是因为我们要离开的缘故,天空也下起了霏霏细雨。可爱的劳伦斯特意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为我们送行,来到大巴上给每一个孩子派发糖果,一一拥抱告别。下车后等待大巴离开,不停地给我们挥手,突然发现他念念有词,还用手势不停地比划,原来是他在告诉我们的一个孩子:不要在和他挥手告别的时候去看手机!看到这一幕心里既有感动又有难过,感动于劳伦斯的热情和无国界的爱,难过于我们的孩子沉溺手机不懂感情……
  小宝哥在大巴上给我们介绍了剑桥与牛津的历史渊源及各自的特点,知道了剑桥的毕业生比牛津更牛:剑桥大学建校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共有94位诺贝尔奖得主(比牛津多出30位)。从剑桥走出的名人举不胜举,科学家牛顿、哲学家培根、文学家拜伦、经济学家凯恩斯等等,还有当今以黑洞理论闻名于世的数学和物理学家霍金。真可谓英才荟萃,星光璀璨,足以让人倾慕不已。通过宝哥介绍还知道了,原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并不是哪一条具体的河,因为康桥就是剑桥。了解到了英国人是怎样过圣诞节和元旦新年的。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剑桥大学皇后学院,见到了神秘的数学桥,“数学桥”的传说在剑桥堪称无人不晓。又名牛顿桥。相传这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整个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后来,女王学院的学生为探究这座桥的奥秘,曾把它拆开剖析,但却无法复原,于是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
  我们来到国王学院,参观了有着很高穹顶、非常气派的礼拜堂。但国王学院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座小桥边有一个刻了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句的小石碑,这是剑桥大学里唯一一个用中文来纪念剑桥毕业的杰出校友的地方,我们在纷纷在桥上留影以作纪念,据说这座小桥就是诗人心中的“康桥”。
  三一学院通往巨庭的“巨门”(Great Gate),原先是国王堂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剑桥大学所有学院里最大的门,而且是唯一有两个门洞的大门,一大一小。巨门上方矗立着创始人亨利八世的雕像,本来他手持的是权杖,但若干年前,一帮本科毕业生恶作剧把它换成了一条椅子腿。结果,直到今天,权杖仍然下落不明,国王手里仍举着椅子腿(我特意拍了近照,大伙儿仔细看看)。这个雕像的缺陷美很好地诠释了剑桥开放多元、自由民主的办学思想,令我震撼、折服。
  大门右边则是著名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的住处,有一棵曾经是牛顿的花园里的那棵苹果树,据说是从他的老家林肯郡(Lincolnshire)移过来的。三一学院内部浑然一体的建筑,浓厚的学术气息,实在让人无比沉醉。平整茵绿的草坪(庭中的草坪游客是不能去踩的,据说只有导师找学生谈话才能踩上草坪,可见对学术的尊重),幽静曲折的庭院,古朴凝重的校园,倍添剑桥的优雅与灵性,庄重与大气。
  最浪漫的事是和美女家长及她女儿、同学去康河泛舟。撑船的是剑桥的帅哥学霸,他沿途非常热情地介绍学校的人文、掌故和趣事,我还很荣幸地和他合了影。船不大,一共坐了10个人,天空时不时下点小雨,虽然有点冷,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康河泛舟的心情。乘船穿行于蜿蜒而过的康河,清清河水,汩汩而去;一叶扁舟,斜插长篙。历史悠久的国王学院和三一学院、徐志摩诗中的康桥(也叫叹息桥,据说是考试结束后的学生走过此桥都会叹气惋惜伤心流泪,所以得名),还有康河中戏水的天鹅……这一切都被空濛濛雨幕笼罩着,一切色泽都似水彩般淡淡地化开。一小时时间得以一瞥各大院校古老的建筑风貌,体会当初诗人的浪漫情怀,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时候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此别之后,此生很可能不会再见康桥了。走的时候带着剑桥的微雨,带着康河的美丽回忆,更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这是我英语之行最珍贵的收获。

英国第七天:入住寄宿家庭,参观温莎城堡
  看完剑桥后,我们开始英国游学活动的第二阶段---入住寄宿学校。
  风雨中大巴把我们送到了寄宿家庭接孩子的地方,尽管风大雨大,来接孩子的英国住家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热心的帮孩子们把行李一一搬到车上,开心地接回家。
  开车来接我们领队和老师的是一个78岁的英国男人。他这个年龄不仅能开车,还能帮我们搬很重的行李箱,想想自己的父母尽管只有60多岁,但精神和体力就差多了……
  来到住家,被房子的历史(老妈妈的妈妈住的房子),温馨而有品位的室内装修,漂亮的开满鲜花的小庭院,特别是门前宽阔的放马场和竖着耳朵盯着我们看的狐狸这个美丽场景惊呆了,我们想要是自己能拥有一栋这样的房子该有多好呀!
  8月3日上午,各个住家把孩子们送到集合点,然后在英国领队的组织下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公交车的监控、灯光、通风系统都品质一流,整体感觉英国所有的公共设施都质量一流:设计很人性化,并且材质好,经久耐用。
   上午9点到11点,孩子们分成两个层次的班在学校的数学教室上课。他们学校和北京十一学校一样的是分学科布置、建设教室,学生选课走班,每个老师都自己固定的学科教室。好想我们长蓝也能这样,可是我们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教室和教师都大大少了。
  下午我们先是来到了伊顿公学,尽管其貌不扬,和镇上其他的英式建筑没有区别:红砖墙,沙石路,但他确是被公认的英国最好的中学。伊顿公学是一座古老的学府,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成绩大都优异,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摘自百度百科)。其中骑士精神可见一斑,这个令我尤为敬佩和感动,忍不住喊我们长蓝的孩子在伊顿门前拍照留念,希望他们将来也能和伊顿的毕业生一样成为正直勇敢、敢于担当的社会精英。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温莎城堡。温莎古堡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在此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求婚,为了爱情毅然放弃王冠,由一国之君降为温莎公爵,出走英伦三岛,直到1972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逸事,不但使古堡声名远播,也为温莎平添了几分缠绵浪漫的气氛。
  听小宝哥介绍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幼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她常常领众多随从来此度假、度周末,是她的第二行宫。传说如果城堡上方飘着英格兰国旗,女王就在家;如果是英国的国旗,女王就不在(今天飘着的是英国国旗,看来女王没来温莎城堡)。城堡所有的建筑都用坚厚无比的大块石头堆彻而成,坚固高大,气势恢宏,甚有王者气派。城堡外墙有很多狭长的箭孔,有观察和防卫作用,其四周是大块大块嫩绿的草坪。城堡内收藏着王室数不清的珍宝,布置得富丽堂皇的画廊,存有中世纪以来的油画、壁画、瓷器、公爵勋章、王冠、兵器,华丽精致的王室衣物用品等等......,其中不乏有达芬奇、鲁斯本、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每一个房间都称得上是一座小型的艺术展览室。

英国第八天:上午去coopers school ,下午登The London Eye
  上午我们照样是去学校(coopers school)上课,时间9点到12点,孩子们都还认真,欣喜的是课堂上更主动,也更敢开口说英语了,时不时听到教室里传来欢声笑语!

  我们大人想到校园里走一走,结果门锁了出不去,像是走进了一个大迷宫一样。学校的功能室一应俱全,还有健身器材室等,电脑室用的电脑都是苹果的,可见教育投入大,而且每所学校的设施都好,他们才是真正的均衡教育!一个有趣的现象,数学教室在一块,语言教室在另一块,他们的学科教室也是分区的。
  下午我们坐火车去登伦敦眼(The London Eye),游唐人街。
  我们乘坐的火车开得比较慢,类似于绿皮慢座,感觉历史比较古老。科普一下英国的交通知识:英国是铁路和火车的故乡,自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以来,英国有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如今,英国拥有堪称世界上铁路布局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铁路运输系统,而伦敦作为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铁路网络。 他们的火车设计比较人性化,进门很宽,可以推着婴儿车上去,里面有专门支持放婴儿车的位置,亲眼看见一个很帅的英国男人推自行车上去。
  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伦敦眼高达135米,相当于45层楼房高,共有32个乘坐舱,用钢化玻璃做成,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6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转一圈需时30分钟。乘坐舱从外形上看就象人的眼珠一样。
  我们先是参观了室内4D伦敦眼。感觉非常壮观逼真,简直是亦真亦幻,里面喷水的时候就会有水喷到你的身上,那只片头片尾都出现了的小鸟,就像真的在你眼前飞过,比在4D影院看大片的感觉更好。
  我们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才登上伦敦眼。随着乘坐舱缓缓升起,由近及远,伦敦市貌一览无余。泰晤士河从城区中央穿过,蜿蜒流向远方,大大小小的船只漫游河中;女王居住的乳白色的白金汉宫依稀可辨;英国国会大厦、著名的大本钟隔河相望,尽收眼底;威斯敏斯特桥横跨泰晤士河,桥上车流不息,人流如织;更多的不知名的建筑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参差错落;成片的绿地、排排绿树广为分布,整个市区尤如一副美丽画卷尽收眼底。人类总是充满幻想,登上伦敦眼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置身于广阔的天空,身下万物都是那么的渺小,而渴望自由我们人类永恒的向往和追求,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开放不到17年就有7000多万人次登上伦敦眼的原因吧。
  最后,我们游了唐人街,记住了高高牌牌坊上的八个字“中国太平,英伦呈祥”!

英国第九天:深度游伦敦(一)
  我们先是坐火车,然后转乘5站地铁来到了国王十字车站。孩子们见到了哈利波特穿越到魔法世界的9又3/4站台,非常兴奋,很多成年人都在站牌前排队等待合影,可见《哈利波特》受欢迎的程度,也很是佩服英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还很开心的逛了哈利波特商店,买了电影里的一些绒毛小动物及纪念币等。
  然后我们来到市中心,近距离观看了白金汉宫、大本钟和国会大厦,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惊喜的是,11:30我们看到了每天上午都会进行的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还抢拍到了两张照片。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参观,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
  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Clock Tower)的大报时钟。大本钟于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有320英尺高(约合97.5米),分针有14英尺长(约合4.27米),大本钟用人工发条,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2012年6月2日,为纪念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
  下午,我们参观了国家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由于语言问题只能走马观花,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网上百度相关资讯,很认同复旦大学郑长忠教授参观大英博物馆所谈的观点:建立大英博物馆对于英国人来讲,是为了理性发展,为了认识世界,然而,背后却充满着资本的力量和血腥的味道。
  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又译为国家艺廊),是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正北方向。国家美术馆又称伦敦国家美术馆,成立于1824年。当时仅有38幅画作,从这些由乔治四世说服政府购买林布兰、拉尔等人的38个作品,陆续拓展为现在以绘画收藏为主的国家级美术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英国第十天:深度游伦敦(二)
  我们依然是火车、地铁换乘着来到伦敦市区。对比国内的火车、地铁英国也有不足,比较老旧,特别是火车时不时的会发出刺耳的轨道摩擦声,甚至路边较长的小树枝会打到车窗玻璃上,当然也说明他们的火车使用寿命长,质量过硬。
  全天参观了三个博物馆,分别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馆面积大,展厅多,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像是走进了迷宫;展品丰富多样,精美绝伦;馆藏文物年代久远,品质一流。我们的孩子们也是大开眼界,收获多多。 
  中午,我们在海德公园里游玩了一个小时。最有意思的是草地上有一个很大的圆环水槽,好多英国小孩卷起裤脚在里边嘻戏、行走,我也脱了鞋子在里面体验了一把。环形水槽设计非常人性化,尽管不同地段的高低、宽窄和造型不同,但脚下的每一处磁砖都是有细纹的,人走在上面很稳,不会滑倒,很好地保护了每个游玩的孩子。两圈下来裤脚也湿了,然后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晒太阳,阳光没有雾霾的阻挡,直射到脸上有灼热的感觉,裤子一下子就干了。我想赤脚走在英国的河水里,惬意的躺在英国的草地上,和英国这片土地来一次亲密接触,这应该就是深度游了吧!
  回家之前,我们还去了哈罗斯百货公司---伦敦两个最有名的奢侈品商场之一。在里面转了一圈,碰到了许多中东人和我们中国人,没办法啊,这两个地方盛产土豪!
  最后科普一下三个博物馆。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位于伦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园旁边的南肯辛顿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馆内大约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万件标本,其中昆虫标本有2800万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原为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的一部分,1881年由总馆分出,1963年正式独立。它坐落在伦敦南肯辛顿地区,为维多利亚式建筑,形似中世纪大教堂。
  英国科学博物馆建于1857年,位于伦敦南肯辛顿区,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其中展出面积为3万平方米。英国科学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博物馆,是英国国立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一部分。博物馆里保存并陈列有关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具有意义和对现代科技研究和探索也举有意义的实物。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博物馆,是规模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第二大国立博物馆。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人公爵命名,专门收藏美术品和工艺品,包括珠宝、家具等等。它在伦敦诸多博物馆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藏品美伦美奂所致。该博物馆是为185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而建。

英国第十一天:英国第十天:深度游伦敦(三)
  今天是星期一,上午9点到12点学校上课,继续英语学习。下午游览了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伦敦塔桥、贝尔法斯特号博物馆、碎片大厦。
  最值得一记的是亲眼目睹了伦敦塔桥桥身分开的壮景。下午4点半左右,当我们快走到塔桥下面的时候,前面的同学惊呼:“大家快来看,桥断开了!”。原来是泰晤士河上有一条大船经过塔桥,只见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又慢慢落下,车辆通恢复行,时间仅用了一分钟左右,抢着这个宝贵的时间,拍到了两张非常珍贵的照片。
  上网了解到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位于英国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0多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落下,恢复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
  伦敦塔桥至今已有131年历史,不得不为当时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及钢铁水泥的优良质量而惊叹!英国不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照例科普一下几处景点。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里面还有一所具有不凡地位的法学院,位于教堂区内的圣保罗十字学院是伦敦的首届“议会”所在地。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国伦敦一座标志性的宫殿、要塞,选址在泰晤士河。 詹姆士一世(1566-1625)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贝尔法斯特号博物馆,是目前伦敦唯一能反映英国海军战斗和生活的博物馆。离伦敦塔桥不远,泊着一艘老式战舰,它就式海军退役战舰贝尔法斯特号。这是英国第二艘以国家名义保留下来的战舰,另一艘是现存英国扑茨茅斯海军博物馆内的“胜利”号帆船。 
  碎片大厦(The Shard[1]  )是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大厦,高达1017英尺(309.6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仅次于莫斯科水星城。586,509 平方英尺的建筑所包含了办公空间,居住公寓。另外它还包含了一个15层楼高的公共观景廊。碎片大厦的整体形态是下宽上窄,最后顶部的塔尖渐渐消失在空中,就像16世纪的小尖塔或高桅横帆船的桅杆。建筑的形式以伦敦具有历史性的尖顶和桅杆为基础而设计。2012年7月5日,碎片大厦正式揭幕。

英国第十二天:上午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下午逛儿童玩具城
  我们上午来到伦敦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以制作蜡像而闻名的杜莎夫人是法国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法国作家伏尔泰的蜡像是她的成名作。1835年,74岁高龄的她在伦敦贝克街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最具水准的杜莎夫人蜡像馆。自开业以来一直门庭若市,它吸引了世界各国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此一游,是伦敦著名的景点之一,在我们中国开了5个分馆。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建筑外观比较普通,但里面却曲径幽深,别有洞天。蜡像馆分4个展览层,地上三层和一个地下室。据说地下室是有名的恐怖屋,我们没有进去。各个房间形状大小不一,背景设计奇特,布局错综复杂,特别是我们乘坐的电动车在里面穿来绕去,感觉人都是晕头转向的。它用乐园电动车的方式介绍伦敦400年来的历史,以伦敦白鼠疫、大火中浴火重生至今天的现代化,来呈现所谓的伦敦精神。
  各房间里的蜡像令人真假难分,经常会在游客出入的地方放置着,制造出令人吃惊的有趣效果。展出的藏品包括了历史名人、皇室成员、体育及娱乐明星等。见到了风靡全球、非常经典、手遮长裙的玛丽莲·梦露,孩子们最崇拜的英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和他妻子,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等名人明星的蜡像。最大的收获是和我最敬仰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蜡像合了影!
  杜莎夫人蜡像馆经久不衰的原因很多,依我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游客们通过和一批与真人的身高、面容、肤色、头发、服饰、神韵极其重要相似的历史名人的零距离接触,将获得一次激动人心的奇异之旅。
  最后一站观看4D立体动画片。当片中的角色打喷嚏时,你会觉得脸上被喷到了水滴;当片中的角色把刀插入对方后背时,你会感到自己的后背被捅了一下;当片中地动山摇时,你坐在椅子上也一起晃动。强烈的声、光、电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动感等方面强烈的刺激,非常有趣。
  下午我们逛了儿童玩具城。这个玩具城一共有地上五层,地下两层,规模大,品种多,各种玩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来买玩具的大人小孩也特别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其间穿插着各种展示和表演,有一个戴着五彩头发的黑人大叔舞弄着两把塑料枪,在商场的各个角落吹出七彩的肥皂泡;有一个香港人表演可自动飞回的玩具飞机,他可以让飞机从一个英国男孩的头上飞过,再从他的跨下飞回手中;有几个人利用扑克等道具在不同楼层夸张地表演魔术;最令我惊讶的是一辆可以在竖直墙面上行驶的小汽车和一个可通过声音控制的飞行器……科技世界,奥妙无穷。
  来英国半个月我们去了好几个购物中心,前几次,孩子们都兴趣不浓,唯有这次来玩具城,从楼下逛到楼上,从楼上逛到楼下,饶有兴趣,流连忘返……童心未泯,天性使然。
  晚上,在英国夏令营学校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结业典礼,我们的英国游学活动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英国第十三天:别了,伦敦。
  半个月的英国游学生活一晃而过,到了和伦敦说再见的时候。我们上午8点从奥平顿乘大巴去伦敦盖特威克机场,三位英国老师上车和我们一一告别,还是那样的热情和友善。然后,我们从盖特威克机场乘座港龙航空班机经香港转机回美丽星城长沙。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经典诗句在我耳边响起。再见,康桥。再见,伦敦。
  在英国的半个月里,每天和天真无邪、活泼开朗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听课,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找回了童真童趣;和温柔的“周姐”、帅气的马克、可爱的“琼姐”“玲子姐姐”共处一室,共同生活,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家的温暖;和英国领队、老师和住家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了英国人的文明有礼、热情友善;英国15天放下了凡尘杂念、工作锁事,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一次长假,十分惬意;最大的收获是深入学校和家庭,深度游伦敦,了解了英国的文化和教育,感受了英国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英国社会的高度文明……
  印象最深的是英国社会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如女王灯。在英国的街头除了常规性的红绿灯之外,还有一种很特殊的交通灯,女王灯:在横跨街道的斑马线两端,安装了由黑白条相间的灯柱顶着的定时闪亮的黄色圆灯。女王灯,顾名思义,但凡你站这个区域内就可以享受如同女王般的待遇:所有行驶在路上的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都要停下来为你让路,尽情享受来自司机们一分钟的“顺从听话”,所以很多人也把它叫做“霸王灯”。所以,英国在过马路永远是车让人,永远不要担心“霸王车”。     
  如他们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英国的动物都是女王的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英国任何一个城市,人们都可以看到成群的鸽子聚集在广场和公园,你不可以去追赶它们;剑河、泰晤士河里有许多的天鹅、鸭子在自由自在的戏水,一点也不怕人,因为它们和人类一样享有平等地位。我还发现英国不仅保护动物,也保护植物,几次看到一棵与周围环境并不是很协调的小树被他们用钢丝网很好地保护起来了,因为在英国人眼里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当然,他们也有一些不是很好的地方。很多地方没有网络信号,如地铁站、火车站、杜莎夫人蜡像馆里;他们的支付方式还是以付现、刷卡为主,不像我们的支付宝、微信那么方便;公共卫生总体非常好,但我们经常去乘车的一个火车站外面,垃圾桶几天都没人清理……
  十五天的英国游学生活虽然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但我更想念我中国的亲人、同事和朋友,特别是我长蓝的孩子们!
  “英国虽好,但我不愿留下”。因为中国的饭更香,水更甜,人更亲!惟愿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努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和民主,把我们可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文明和美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在伦敦飞往香港的飞机上写下这段文字,只为纪念美好的15天,美丽的英伦。

TAG:
上一篇:树师德 立师表 强师能 正师风
下一篇:【开学季】激情迎接新学期  快乐开启新征程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